过去,我国的条幅印刷和各种织物印刷都是通过水印或热转印来完成的。热转印和水印的成本相对较高,生产过程也非常繁琐和耗时;
纺织品数码印花始于20世纪70年代,旨在开发一种非接触式印花系统,以数码方式生产多色图案。20世纪90年代,实现了快速发展,完成了从技术模式到生产应用的转变。在1999年巴黎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,数码喷墨打印系统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。当时设计的大多数生产系统的分辨率都很低,只用于地毯和天鹅绒家具布的印花。此外,用于印刷的染料需要特殊的筛分,这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。美国Milliken公司的millitron系统和奥地利Zimmer公司的chromo-jet系统均采用电磁阀原理,通过计算机控制喷墨和喷气,根据图案要求打印出所需图案。当时的印刷精度(分辨率)不高,只有20dpi左右,最高的也只有40dpi。不适用于服装等纺织品印花,只适用于地毯印花。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,由于喷嘴制造技术的进步,加热气泡和压电喷嘴的应用提高了印刷品的细度,引起了数码印刷研究的热潮。例如,1987年日本SEIREN公司从事CAD压电喷墨打印技术的研究,开发了viscotecs系统,1990年开始批量生产;“奇妙印刷”系统(气泡式)由日本中芳和佳能于1993年开发;大约在同一时间,柯尼卡和住友开发了喷墨打印设备,如纳森格系统(压电)。
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,现在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读出原始图案(或扫描输入或直接输入图案的数码摄影软件),经过数码处理后,直接在织物上进行喷墨打印,即,数码纺织品喷墨打印技术。据介绍,FT-SEIREN公司的viscotecs系统1998年生产纺织产品1000万平方米,销售额120亿元等,拥有棉、毛、丝、涤、尼龙、弹力纤维等各种纤维;梭织、针织、起球、人造毛皮等齐全,成品种类繁多。目前,如意、比利时、德国、荷兰、法国和美国正在世界各地发展。